商務部發布:3項冷鏈行業標準征求意見稿
發布時間:2019-01-22 瀏覽量:
蔬菜、水果、生禽、水產品等農產品采收后,從分散的農戶收購,經過多級批發市場到達銷地零售農貿市場,最后到達消費者手中。在該模式下,冷鏈物流涉及的環節眾多,產品到達最終消費者的時間比較長。這種情況下如果冷鏈物流配套不足,則會造成巨大損耗。因此,在生鮮流通的過程中,需要有冷藏車保鮮運輸;在中轉結點,需要不同類型的冷庫保存。冷鏈可謂是生鮮食材流通市場的“血液”,只有冷鏈得到了保障,才能更大程度減小過程損耗、防止污染、保證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

11月27日。商務部發不了《鮮蛋冷鏈流通規范》、《番茄冷鏈流通規范》和《食用菌冷鏈流通規范》3項行業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商務部發布:3項冷鏈行業標準征求意見稿

以《鮮蛋冷鏈流通規范》為例,意見稿指出,我國的蛋禽養殖正在向規模化、集約化和區域化的方向快速發展,尤其是近年來環保政策的加壓更是促進了這種趨勢的發展,同時規模化、集約化、區域化的發展也給鮮蛋遠距離運輸帶來的新的挑戰。鮮蛋冷鏈流通是未來發展方向,制定鮮蛋冷鏈流通規范標準對引導鮮蛋冷鏈流通產業的發展、減少鮮蛋運輸中的損耗、提高鮮蛋產品質量、保障食品安全、規范鮮蛋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以及與國際接軌增加對外貿易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了解,2017年我國就組織開展了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城市試點和企業試點工作。
2018年4月份商務部和國家標準委聯合印發《關于復制推廣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典型經驗模式的通知》,公布在試點中確認的一批示范城市和示范企業名單,總結試點城市和企業在農產品冷鏈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信息化、集約化及構建全程農產品冷鏈流通鏈條等5個方面的17條經驗和模式,要求各地做好復制推廣工作,進一步推進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工作,提升農產品冷鏈流通現代化水平。


商務部發布:3項冷鏈行業標準征求意見稿
在10月份舉辦的2018中國國際冷鏈流通產業峰會上,與會專家表示,我國冷鏈物流發展態勢向好,但未來發展面臨多個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冷鏈物流標準和服務規范體系不健全,部分領域的標準規范仍然缺失。
2017年我國的冷鏈市場規模為2987億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可以達到4698億元,年復合增速達到25%,冷鏈物流行業正在進入快速上升通道。